佛教與易經有聯系嗎
一個是中國儒道經典,一個是來自印度的宗教傳統,彼此沒有影響關系。但佛教傳入中國后,中國人也做了融通二者的工作。魏晉時期有用玄學解釋佛教義理的格義佛學,用玄學解釋佛教,再比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溢智旭大師就寫過<周易禪解>一書,用佛教理論闡述易學思想。是一本經典之作。
一個是中國儒道經典,一個是來自印度的宗教傳統,彼此沒有影響關系。但佛教傳入中國后,中國人也做了融通二者的工作。魏晉時期有用玄學解釋佛教義理的格義佛學,用玄學解釋佛教,再比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溢智旭大師就寫過<周易禪解>一書,用佛教理論闡述易學思想。是一本經典之作。
儒釋道本為一家。
儒釋道三家是共通的,引用一段雍正的上諭,那時候儒釋道教育還在,而他是接受全國最頂尖的教育,什么最好的都先教他,所以他貫通,有這樣的體會。
這篇上諭,同時出現在佛家的基礎學科《十善業道經》前面,代替了序文,在《道藏》總目錄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諭,這篇也在其中。
雍正皇帝上諭 節選
上諭。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。理同出於一原。道并行而不悖。人惟不能豁然貫通。於是人各異心。心各異見。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。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。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為異端。懷挾私心。紛爭角勝而不相下。朕以持三教之論。亦惟得其平而已矣。能得其平。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。而知三教初無異旨。
詳細資料可以參考一下鏈接。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42&web_rel_index=720
徐文瑤 瑤:美玉
徐文姍 姍:女子走路時婀娜的樣子
徐文馨 馨:香氣
徐文怡 怡:心曠神怡
徐文熙 熙:光明
徐文琪 琪:美玉
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
互聯網時代這么久了,扁平化了這么久了
終于有人(您)想到了這個問題~
一個是中國儒道經典,一個是來自印度的宗教傳統,彼此沒有影響關系。但佛教傳入中國后,中國人也做了融通二者的工作。魏晉時期有用玄學解釋佛教義理的格義佛學,用玄學解釋佛教,再比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溢智旭大師就寫過<周易禪解>一書,用佛教理論闡述易學思想。是一本經典之作。